为全面推进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,10月26日,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社科发展建设工作会在李白河校区9-3会议室召开。副校长罗惠波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,10个文科学院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。
会上,10个文科学院院长围绕学院现状、学科特色及未来规划逐一汇报。各学院立足自身学科特点,提出差异化发展路径:有的聚焦区域文化研究,推动“盐龙灯”文化品牌深度转化;有的强化数字人文交叉融合,探索文科与新兴技术结合的新赛道;还有的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,构建“学科+产业”协同创新模式。各学院一致表示,将锚定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目标,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布局,以成果为牵引提升学科影响力。
听取汇报后,罗惠波副校长对文科学院的发展思路表示肯定,并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四点要求:
一是“充分认识自我,明晰发展坐标”。强调各学院需深度梳理学科基础、资源禀赋与短板弱项,结合区域需求与学科前沿,科学制定“一院一策”发展方案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
二是“回归教育本质,夯实根基谋长远”。要求以人才培养为核心,加强高水平教学平台与师资队伍建设,推动“课程-科研-实践”一体化育人,培养兼具人文底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
三是“融圈强链,构建协同生态”。提出打破学科壁垒,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、川南文旅圈等区域发展战略,通过“文科+理工科”“高校+行业”的链式融合,打造特色学科集群。
四是“坚持目标导向,强化成果转化”。倡导建立“规划-执行-评估”闭环机制,聚焦国家级项目、高水平论文、文化智库成果等关键指标,推动文科研究从“纸面”走向“地面”,服务社会经济发展。
罗惠波副校长指出,人文社科是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的重要支撑,各学院要立足“特色化、差异化、品牌化”发展路径,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瓶颈,以务实举措提升学科贡献度。会后,人文社科处将牵头制定行动方案,建立动态督导机制,确保会议精神落地见效。
本次会议为学校人文社科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。下一步,各文科学院将紧扣会议要求,凝练方向、整合资源,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注入强劲人文动能。